上市后分红派息有可靠的外汇来源,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境内公司业绩除了满足我国证监会的要求,各证交所均对公司申请上市有一定要求,比如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要求,最近一年股东盈利不低于2000万港币,前两年累计股东盈利不低于3000万港元。 二、境内公司申请境外上市需报送的文件 1、申请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公司演变及业务概况,重组方案与股本结构,符合境外上市条件的说明,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本年度税后利润预测及依据),筹资用途。申请报告需经全体董事或全体筹委会成员签字,公司或主要发起人单位盖章。同时,填写境外上市申报简表。 2、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境外上市的文件。 3、境外投资银行对公司发行上市的分析推荐报告。 4、公司审批机关对设立股份公司和转为境外募集公司的批复。 5、公司股东大会关于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决议。 6、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的确认文件、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 7、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使用权评估确认文件、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的批复。 8、公司章程。 9、招股说明书。 10、重组协议、服务协议及其它关联交易协议。 11、法律意见书。 12、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盈利预测报告。 13、发行上市方案。 中小企业海外上市选哪里好? 新年伊始,筹备于2005年上市的企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目前已知的中国准备上市的企业中,大企业有阳关道,小企业也在找自己的独木桥。首届泛珠三角海外融资上市论坛的主办方,香港新华传媒董事总经理许青山博士认为,国内中小企业在选择海外创业板上市的时候,应该根据所属行业以及筹备上市项目对上市地点进行筛选斟酌,这样有利企业上市后将优势最大化。 在纳斯达克上市可能会成垃圾股 许青山认为国内中小企业青睐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因为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推出之前,国内只有单一的主板市场,没有创业板,而主板市场上市的门槛比较高,使许多中小企业和要创业的企业只有去海外上市。 而近年来可供国内企业选择的海外创业板市场主要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由于国内企业对香港比较熟悉,所以大多数企业上市首先考虑的还是香港;另外,香港的股民对内地的企业比较感兴趣,像蒙牛等企业在香港上市后成果有目共睹。反观有些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因得不到当地股民的认可,股票上市后不久就成为垃圾股,即便上市,效果也不好。 一句话,上市地点对上市效果至关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上市需求,“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对协助中小企业成长显得非常重要。许博士告诉记者,上市对中小企业发展好处毋庸置疑,但如果所有的企业都挤到一个地方上市,僧多粥少,企业上市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据许博士介绍,这次参与论坛的7家交易所是根据国内准备上市企业的需求经过精心筛选。 交易所越大越好? 但并不是交易所越大就越适合企业上市,上市经费以及上市条件都限制企业上市地点,考虑要选择中型企业最对口的交易所,因此这次来的不是世界第一大的纽约交易而是排名第二的伦敦交易所。 各地交易所特点也有所区别,比如美国交易所,他们主攻中小企业,可以覆盖任何行业,他们不挑剔行业。而伦敦交易所,他们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所以更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其中生物技术、电力、公用事业、科技公司等更易获得追捧。而一些采矿企业到多伦多交易所则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因为多伦多交易在生物技术、采矿业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目前伦敦的AIM二板市场对国内中型企业上市非常具有吸引力,首先AIM二板市场进入的门槛比较低,只要300万港币即可,这个价位在很多中国中型企业承受范围,而且这个二板市场的功能比较完善,除了融资,还可以在AIM选择基金,可谓全欧洲最好的二板市场。同等条件下,在欧洲上市的企业可以获得比香港上市的企业更多的基金。 很多国内企业符合在这些交易所上市的条件,但是由于资讯不对称或者他们习惯选择更熟悉的交易所上市。 上市要量体裁衣 许青山介绍,企业上市就像挑选合适的鞋子,但是鞋子大码穿起来并不一定舒服。一般企业上市时往往会考虑几个因素:门槛的高低、成本的大小、手续是否简便及速度的快慢等。但是即使考虑在相邻的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香港创业板的门槛相对比较低,新加坡的上市门槛也不高,但是一家企业如果在香港上市需缴纳1000万港币,那么在新加坡只要600万台币。而且对一家中小上市企业而言,成本和效率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那么企业会对上市成本考虑得很清楚。 另外一些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而在美国上市的外国私人上市公司要提供过去五年的书面财务资料,若公司存在时间少于五年的话,就提供自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书面财务资料,包括经审查的收支平衡表和收入及流动现金报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上市及资格要求,如NASDAQ对初次和持续上市都有财务和上市要求。这些要求针对股东的净资产、上市股票的市场价值、总资产、总收益、持续经营收入、上市股票数、上市股票市场价值、最高限价、拥有100股以上的股东人数、市场撮合者数量、经营历史以及公司管理等。 而且在美国上市对公司的管理要求非常高,自从安然公司、世界通信以及美国其他一些公司的丑闻发生以后,美国政府就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对公司管理作出了大范围的彻底改革。任何计划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外国公司都要熟知新规定的企业管理架构,及其对公司运作和管理的影响。 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的时候只有考虑到以上因素,上市成功几率才可提升。一个企业选择上市的行业和时机非常重要,比如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现在国外非常看好,那么这时候传媒领域的企业上市就比较有优势。 内地企业去香港、美国、新加坡上市比较 我们到海外去上市 春暖花开的四月,却是海尔集团借壳海尔中建在香港上市开花结果的时节。4月6日,海尔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将以反向收购方式,由海尔中建收购海尔集团的洗衣机业务和手机业务。为收购上述资产,海尔中建将向海尔集团定向增发合计14.53亿港元的新股和可转债,并支付5000万港元现金。收购完成后,海尔集团将成为海尔中建的控股股东,海尔中建将向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当作重新上市。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台,海尔集团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海外上市道路加快了自己国际化的步伐。 回望2003年,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资本市场上扬眉吐气。这一年,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主流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股票;年底,携程网成为3年多以来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股,其股票在纽约的首个交易日涨幅即超过50%;紧随其后的中国人寿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金融企业,以2003年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募股)项目的形象,使全球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这一切,为中国企业再一次的海外上市热潮奏响了进行曲。 进入2004年的春天,更多寻求发展的中国企业渴望借助海外资本市场这块沃土汲取养分、萌芽生长。然而年初中芯国际在纽约和香港两市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表现又令中国企业充满了疑虑,海外上市热潮这么快就结束了么?本来蠢蠢欲动的企业家们在对资金的渴求和市场的迷惑中犹疑不前。 其实,2004年,无论从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的态度,对于期望融资发展的企业都是相当乐观的。扩大利用境外资源是2004年我国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内容的海外上市融资渠道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认可和支持。此外,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使得除了美国和香港这两个大家最熟悉的海外融资市场之外,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等地的资本市场也纷纷表示将努力吸引中国优质的国企和民营企业在其上市。在中国企业看重境外资本市场运作规范、资金充足、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海外资本市场也将中国众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看成一块美味的蛋糕而竞相争之。由此,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天时地利已皆备。 作为上市的主体,企业当仁不让的成为“人和”的决定因素。而目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很多寻求发展的企业想要把握这个时机却不知从何下手。浙江东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斯女士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公司自从有上市融资这一想法以来,已经咨询过不少相关的中介机构,可是由于对海外上市了解不足,来来回回虽然已经交了很多咨询费用,却仍然没有什么头绪,我们究竟适不适合在海外上市?怎么操作呢?”有和斯女士同样疑问的企业家绝对不在少数。其实,要真正决定海外上市并一路顺利进行下去,为什么要海外上市,在何处上市,都是企业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确定自身的需求与目标,再和中介机构进行具体化细节化的合作,如何上市的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审视自身,为什么要赴海外上市 提到上市,大多数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便是“圈钱”,加拿大联邦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王普旭对此更是一针见血:“圈钱,是为了二次圈钱。”如果说圈钱这个词容易让人有投机的联想,那么用“筹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一说法来诠释企业上市的首要目的就更为平和而准确。对于国内诸多有产品有实力但却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而寻求出路的企业,尤以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为多,融资是一个长期以来的难题。加上国内的资本市场容量有限,创业板千呼万唤迟迟不出,企业家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是理所当然。同时,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成熟,资金供给充足,相关法制成熟,监管完善,手续相对便捷,并且各交易所勇于创新,适应市场的要求开发出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要求的上市相关产品。这一切,使得海外的资本市场更适合企业的融资要求。 再者,海外上市给公司带来的远不止资金这么简单。我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过程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作用已经显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境外资本市场欢迎我们去海外上市,但是成熟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也更高。上市过程就是促使企业改革的过程,通过海外上市接受更高层次投资者和更规范的国际市场监督,对企业自身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仅从信息披露这一层面来看,国外资本市场对企业上市以后持续的信息披露要求比较高,上市是融资的开始而非结束,按时真实的披露信息,维持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长期良好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再次融资从而实现长期发展非常重要。众多有实力的国际投资者完全有理由将一个上市融到资金后便无声无息的企业摒弃于自己的投资组合之外。要想使上市成为一个持续的融资渠道,公司对自身管理和资金运用乃至发展规划的要求必然要提高一个档次。 今年初在新加坡上市的天圜营养集团的CEO明德泉先生以其亲身体验告诉我们,海外上市除了融资之外还能带给企业方方面面的好处。首先,在成熟规范的国外证券市场上市所需的信息高度披露对企业本身是一种促进。明先生说:“我们在海外上市,可以学到很多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成功的企业运作战略,对企业的管理层来说,这个比去北大清华上课要直观的多,也有效得多。” 明先生更有感触的是,海外上市对公司和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低估的宣传作用:“我们企业上市后,短时间内,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的商业伙伴就已相继来寻求合作,如果我们在国内,即使能够上市,也很难得到如此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明先生强调,“我们可以通过吸引高质量的投资者来提高企业本身的信誉度。上市不久,摩根斯坦利等国际知名的投资者就持有了我们的股票,这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我们的股票,也会有更多生意上的伙伴对我们产生兴趣。”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讲,如此自身管理战略的进步、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和来自各方面的合作机会完全有可能成为促进企业走向长期大规模发展的契机。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上市,企业的核心业务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位长期从事企业海外上市的投行专业人士举了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例子:曾经有个专做戒毒药物的企业,产品销量非常好,公司并不缺乏发展资金,因此没有迫切的上市融资需求,然而公司老总认为上市可以扩大知名度,并且有更多的资金总不是坏事,于是找到投行要求代理。然而经过分析,该企业上市的“卖点”非常不易掌握。戒毒药物作为有严格生产和销售控制的产品,宣传对其销售并无很大好处,相反,对疗效的鼓吹反而会引起对毒品这一敏感话题的争论。一方面弱化毒品的危害会引起反毒人士的攻击,另一方面药品效果越好则长期市场越小,对投资者来说,这类公司是缺乏长期发展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因此,该企业上市不具备可行性,并且也没有必要。可见,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该盲目的去赶海外上市的潮流。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和需要,才可以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灵药。 扬长避短,选择哪个市场上市 经过对企业自身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分析,确定了海外上市是公司下一步发展的适宜之策,则应该细观纷繁的众多海外资本市场,从而选择最为适合公司的地点上市。 2004年中国股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吸引了全球众多资本市场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中国企业发展的潜力,世界各地的资本市场也争先对中国企业敞开了欢迎之门。想去海外上市却面对众多自己不了解的市场,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企业家们此刻的感受一点儿也不为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都适合哪些需求的企业上市。 香港资本市场 优点: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强,对中国企业认知度好 缺点:上市费用高,壳成本高昂并且不是净壳 由于地域、语言、市场推广的实践的关系,香港成为离大陆最近的优质融资地,也是长久以来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首选之地。截至2003年12月底,共有92家中国企业以H股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其中64家在主版,28家在创业板。另有75家中国公司以红筹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而同期以N股形式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仅有12家。 去年内地企业的表现更增加了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2003年,恒生国企指数由年初的1990点劲升到年底超过5000点,全年内地企业股票成交量达10615亿港元,占整个香港市场的46%。在2003年香港联交所新上市的72家企业中,有16家是H股公司,上市集资额达402亿元港币,占72家企业总集资额的70%。 香港的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认知度比较高,再加上香港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二级市场炒家,并且这一特点长久以来已经恰到好处的融入香港的证券市场,不为投资者所排斥,使得香港的资本市场拥有很好的流动性。通常优质的中国企业在香港市场的流动性都很令人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