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利就是大面积搞基础建设,把服务性工作都做好。目前已经开始大面积动工。我们虽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只是与企业签订租赁费用,其它服务性措施是不收费的。
《21世纪》:毛里求斯政府给了你们和前去投资的中国企业哪些具体的政策?
王在京:合作区定性为自由港区,具备“境内关外”特性,所有入区企业为自由港公司,享受国家“走出去”的优惠政策,比如,企业实物投资部分,享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企业可享受国家进出口银行的低息贷款支持。
同时,毛里求斯政府还给予合作区以下优惠政策:将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定性为自由港区,入区企业进出港区的货物免征增值税、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15%;入区企业可享受毛里求斯《2006所得税法案(修改案)》规定的资本补贴政策;入区企业雇用外籍劳工将不受比例和年限限制等。
《21世纪》:目前开发区的招商情况如何?入园企业都是哪些行业的?
王在京:目前已经有12家中国企业在毛注册。主要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贸易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制药、旅游相关产业等对我们开发区比较感兴趣。
从旅游方面说,毛里求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后花园”、“非洲的马尔代夫”。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比如旅行社、酒店、旅游纪念品企业应该有比较大的机会。
另外,毛里求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为纺织服装加工业、制糖业、旅游业和金融业。从2000年开始,毛里求斯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兴行业如海产品、物流、生物医药及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兴起。经贸合作区的布局规划也是跟着它们的国家战略走的。
“非洲的新加坡”
《21世纪》:在您看来,国内企业对在非投资主要有哪些顾虑和担忧?
王在京:国内企业的顾虑主要还是企业缺乏经验,缺乏跨国语言人才。另外就是大家虽然觉得非洲会很赚钱,但特别担心治安问题。
实际上,毛里求斯与其它非洲大陆国家是不同的。毛里求斯属英联邦国家,承袭英国政治体制,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政局稳定,治安良好。
从人口结构上说,毛里求斯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历届政府均坚持维护多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实行文化多元化政策,没有太多的种族、部族、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另外,由于人均国民收入较高,多数国民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维系了社会的稳定,保障了良好的社会治安。同时,可以为企业在非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员工。
《21世纪》:企业最关心的是在非投资,赚到的钱能否拿回国,毛里求斯在金融环境方面怎么样?
王在京:一直以来,毛里求斯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为“非洲的新加坡”,树立它在非洲财务结算中心的地位。它是WTO成员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无外汇管制,外商可独资设立公司,自由汇出资金和利润。
它的这个特色也逐渐得到国内企业的认可。以华为为例,它原来在南非每个地方都有结算,后来特意把非洲业务都放在毛里求斯统一结算。这也可以反证毛里求斯的金融环境是得到国内企业认可的。
中非发展基金占股49%
《21世纪》:听说天利与中非发展基金最近在谈合作?具体谈到哪一步了,合作方式会是什么?
王在京:未来我们会共同开发这个项目。中非发展基金要入股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占49%的股份,天利集团占51%。双方对项目合作已经谈定,已经过了中非发展基金董事局的通过,但正式协议还没有签字。
《21世纪》:金融危机来袭,是否对开发区招商造成影响?是怎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