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上市,借壳上市]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 百度地图 | GOOGLE地图
资料搜索

专注于:企业IPO上市,借壳上市,造壳上市及境外借壳上市,[加拿大借壳上市,半年即可获取股票代码]。仁港永胜提供企业上市全程操作、上市条件流程、如何借壳上市等问题的讲解。
   咨询电话:0755-83951258/25327299 手机:15920002080 唐生


 
资讯解答
获取最新上市资讯
Submit
注册问答:
问题类别:
问题描述:
您的姓名:
先生  女士 
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任意填写一项即可,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Submit Reset
全球股市
汇市走势
 
企业上市信息
资料搜索:
首页 资讯解答 > 企业上市信息 >
陈杭:传媒行业整体上市是未来趋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传媒产业高峰论坛”4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黄丽陆、二十一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刘洲伟、 FT中文网总编张力奋、新京报社长戴自更等嘉宾出席并作主题讨论。传媒产业的新机会有哪些?新旧媒体如何融合?以下为陈杭发言实录。

  陈杭:很高兴今天又能回到我们的母校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传媒行业的论坛,也非常容幸每次都能够被我们母校以及被我们中欧这边传媒同学会邀请来分享我一些很简单、肤浅的观点。

  我今天大概用十分钟的时间,跟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沟通两个事儿。

  第一个事儿:08年的论坛我当时有一些预测,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进展的情况。

  第二个事儿:可能我未来还有一些小的判断。

  主要是这两个方面。当时08年也是在咱们中欧论坛中,我当时判断说,从我来判断我们当时传媒行业的资本运作领域可能会有三个趋势。

  趋势一: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会有一个比较快的上升。

  趋势二:传媒企业不将是一个车间或者说一个部分,而是一个整体的上市,这个会慢慢成为趋势。

  趋势三:传媒行业跨地域跨媒体的整合,会初现端倪。

  这三个观点从目前来看,我觉得大概是两个半吧,就是前面两个基本上实现了,后面这个跨地域、跨媒体,跨地域还很难,跨媒体有所进步,可以打2.5分,我很快地来过一下。

  首先上市公司数量、市值的上升,我们可以看到在08年,我在做演讲的那一年,大概是沪深两地只有13家上市公司,到了去年传媒类已经是24家,也就是说过去从中国上海交易所91年诞生到2008年的17年,我们才13家传媒上市公司,但是到2010年到2008年就多了11家。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发展是非常快,两年有11到12家企业上市,因此这个结论我觉得基本上是成立的。就是说过去两年完成了过去17年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的加速。

  第二个跟大家分享的是传媒企业整体上市成为一个趋势,从我自己操作的像新华文宣是四川新华书店,到江西出版集团,到中南传媒等等这些企业,都是一个整体上市,也就是说这个产业链是完整的上市。那么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在报纸这个行业,尤其是实政类报纸,还是采编与经营分离。但是大家仔细看除了报纸和电视这两个子行业是分离的以外,其他的传媒的子行业绝大多数至少有六七个行业是整体的,我给你们数数。

  第一个就是出版发行行业,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现在是完全整体上市,不需要做什么剥离。

  第二个是电影行业,电影行业也不要做什么剥离,就是电影公司上市。

  第三个是电影院线行业,我们现在正在运作一个国内很大的电影院线公司在内地A股上市,但是因为名字我不能透露,因为这个还在静默期,但是这个如果做成的话,将来中国第一个在内地上市的一个院线公司。动漫公司目前也不需要做剥离,主题公园也不需要做任何剥离,杂志我个人感觉除非你是很敏感的杂志,目前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剥离,当然杂志现在上市公司还比较少。那么因此你可以看见就是说其实这个行业也已经慢慢地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上市的态势。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行业,有线电视行业,有线电视行业也是可以整体上市的,不要做任何剥离,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传媒行业除了报纸和电视这两个行业是需要做一些剥离以外,其他行业我目前看到都是可以做资本上市的,所以这也是一个趋势,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我们再看一下第三个,就是跨地域、跨媒体,这个成功了一半,跨媒体我们可以看见,像我们去年做的这个中南传媒,就是湖南出版的上市,他旗下有互联网公司、红网,有这个出版社,也有报纸潇湘晨报,他其实本身这个集团就是一个很大的综合各种媒体业态的一家企业,这可以诠释一下跨媒体的概念。但是跨地域今天还是很难,我做了十几年传媒企业的融资,我觉得跨地域这块儿受了目前中国目前各个行政保护的力量还是很难实现跨地域的,所以这个是在08年的论坛上三个预测的。

  这个趋势我认为今后还会继续延续,也就是说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加速上升,我个人预计今明两年,还会有10家以上的传媒企业上市,也就是说09年、10年这两年上了11、12家,我说的上市包括买壳和首发,我只是指A股,不包括海外。2011年和2012年还有10几家,包括我们台上的郭文做的弘毅投的凤凰,它在地方出版集团里面排第一的,据我了解也是今年很有可能会登陆资本市场。所以因此可以感觉到第一个趋势是会继续延续的。

  那么第二个趋势整体上市,我待会儿会讲到,就是说我个人认为在报纸这个行业,也会出现一些松动的迹象,那么也是在往这个大的角度去走。第三个跨地域和跨媒体,我觉得跨地域一定会到来,因为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更不用说超越省的界限,我觉得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那么未来我今天还要分享的,再用五分钟时间再分享一下,我这次带来的三个预测是什么?

  论点一:非时政类报纸的改制,受益于政策放宽的可能。

  这个命题可能也有一些朋友刚才我跟在座的一些嘉宾跟戴自更聊天,我在这边玩儿一个逻辑的偷换,非时政类的定义,其实我们俩也没有大的区别,到底什么是非时政类报纸,非时政类报纸采编与经营合一的这么一个资本运作,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同时我也倾向于认为,咱们党、咱们政府会越来越多地把一些报纸,都市类的报纸也有可能划到这个非时政类,这是我个人的一种判断,我觉得咱们政府有这么一种可能,把《都市报》、《新京报》这种为代表的非时政类报纸,有可能划到这里面。

  论点二:影视行业的资本运作空间非常广阔。

  我第二个预测是说,未来电视剧公司、电影公司和电影院线公司,这三类公司会有非常大的资本运作的可能。我自己现在了解到,电视剧制作这个行业,就有五到六家公司今后要上市,电影制作公司也有那么三到四家,电影院也有三到四家,你这么一算在我脑海里就是有十几家公司未来肯定要登陆资本市场。

  论点三: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浪潮非常迅猛。

  这个我认为未来两年会有一大批的互联网公司上市。

  因为时间有限,我不会一个个展开,但是我想把这几个图给大家秀一下。大家看电影行业的票房已经到了接近100亿左右,从20亿到100亿也只花了5年的时间,电视剧的交易额也有大幅度的上升,今天上午有嘉宾讲到,在网络上一集电视剧的版权已经到了40万,所以为什么这个行业会比较看好,因为它除了卖给电视台以外,还卖给网络,最高能卖到40万。这里面列了一些过去两三年中影视行业已经被VC,就是像弘毅这样著名的VC和PE投过的影视行业的名单,大家可以从这里面看出来,这些公司今后都是有可能上市,或者说可能被并购的。

  最后一个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时间展开讲这些问题,最后一个就是互联网行业的上市浪潮,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浪潮,因为过去的半年已经上了当当、有酷、骑虎………未来大家可以看B2C这边有京东,京东还没有上,卓越已经被美国买了,当当上了,京东没有上,淘宝的淘宝商城也没有上。然后C2C这边淘宝没有上,团购这边拉手、美团、团800都没有上,B2B这边阿里巴巴上了,但是其他还有一些在线的网站也都还没有上。所以说我估计未来会有一波。

  刘胜军:我们知道创新对一个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年,从2010年的4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一年的时间,新浪的股价差不多从30美金涨到了120美金,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而推动这一变化的,戏剧性变化的因素可能就是微博,应该说这个创新对于一个行业、对于一个公司都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们知道传媒是非常大的一个概念,里面有非常多的细分,那么在非常多的细分中,又有交叉融合,又有不断地有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来颠覆,对未来我们如果说三到五年,作为一个展望的话,你们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会比较关注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创新,再给我们分享一下。

  陈杭:我理解你的问题好像是说技术创新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作为投资也好,作为投行也好,怎么看这个事儿。我想讲两条吧。

  第一,从投行、投资,我觉得技术的创新可能一般人很难把握。如果在座的我们能把握的话我们都去干这个事儿了。这里面我解的我们能把握的是什么?就是说这个团队尤其是这个领头人,我们基本上可能把握的可能性更大些。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作为一个投行、作为一个投资,我可能在一个大的行业的趋势的判断下,比如说互联网这个行业,有一个大的判断。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我会更多地去判断这个团队,而不是去猜这个技术今后有没有可能有很大的创新,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特点。因为我做了十几年传媒企业上市,也陪伴过像当时我们第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的新华书店,叫四川新华文宣,他的董事长叫王庆,也陪伴过中国最大的A股的市场上传媒企业首发。我们也陪伴过像一直在努力冲击在上交所,现在正在努力做一些资本运作的上海文广的总裁,叫李瑞刚。因此我自己的一个经验是觉得,我会更多地作为一个投资也好,投行也好,看到这个管理层,尤其是这个董事长,他的个人的一种理念、思维。而且我更加有个人的一些经验,经常会有人跟我聊,你是倾向于做那些董事长很强势的,还是很愿意博采众家意见的董事长,我个人还是认为更强势的董事长,更蛮一点的吧,因为我觉得在中国这个土壤上,最后能杀出来的企业,往往是更蛮一些的董事长,而不是说温文尔雅,然后吸取很多意见决策,然后各方面。也使我更加倾向于是一种有军人作风的,或者蛮一点的,而不是有教授作风的企业。所以我想说的第一个是我会更重要地看这个团队、看这个人,而不是看这个技术本身,因为我无法判断这个技术本身有没有创新。

  第二个就是说传媒行业我理解它还是有一些规律。我自己总结了一下。一个传媒行业,他如果要做得比较成功,或者说这个行业他可能有四个大的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这个行业是一个跨媒体、多平台的一个行业,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他最好多有一些记者,我觉得第一个这个行业的趋势也好、这个行业中能够出来的企业也好,它应该是一个多产品、多介质、多媒体这么一种,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个是这是一个有品牌的公司,这个事要想出来的话,或者说这个行业他很看中品牌,这是第二,因为传媒行业就是公信力,新京报就是一个品牌,品牌很重要。

  第三条我想讲的是,这个行业是一个很强调创新的行业,我也在看煤炭行业、港口行业、交通行业,他们也创新,但是我自己做了十几年的TMT的行业,我觉得TMT的行业变化是最快的。就是你如果说跟那些我说的钢铁行业什么的,他们也在变化,但是我觉得这个变化的程度没有TMT行业这么大。这个行业是很强调创新的一个行业。所以这是这个行业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是这个行业是一个无国界、无省份的行业,是一个跨地域的行业,如果说我去考虑做什么样的企业上市,或者去投什么样的企业,我就始终会把传媒行业这四个特点,就是多介质、品牌、不断地创新和一个无国界,这么四条始终放在我脑海里,哪些企业他越接近这个规律,我就会越去考虑它。

  现场提问:

  问题一:我想问一下陈杭总经理一个问题,您参与过很多媒体企业的上市过程,以您的经验,上市的媒体企业跟其他的行业,比如说银行业或者说制造业等其他的行业的公司治理,有什么特质?另外还有国外的一些媒体、行业,他们在公司治理上有些什么经验?对我们有一些指导、借鉴或者说好处、好的不好的。

  陈杭:应该讲我要这么回答你的问题,就是说已经国内上市的传媒企业,他的公司治理上比没有上市的,要好很多,为什么好很多?因为我记得当初我们做这个四川新华的上市的时候,它是在香港上市的第一个内地出版业股票。在做这个当中,当给这个企业转制成股份制企业的时候,前董事长就握着我手,他说陈杭非常感谢你带的这个团队,包括会计师、评估师一起来给我们工作,才让我真正地知道我这个企业到底有没有一些隐性的债务或者黑洞,让我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我有多少利润、我有多少资产?这个在其他行业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是在传媒行业这就是一个事实,你看多年是在事业机制下运作的。一把手。他如果不做这个,他可能主要精力也是在采编上,那么只有这些有从业资格的会计师、评估师,他们进来以后,做帐盘库,他才能力看到。

  另外我听说一个会计师告诉我,他们做另外的一个企业上市,内部往来的一个偏差就有5亿之多,什么意思呢?他内部往来,内部子公司核那个帐、那个数都有5亿的差距,对不上?这个我想说的是什么?就是说这个文化体制改革也好,它真正的我觉得有一条作用,它至少让那些已经改制的企业一把手了解到他真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情况。因此他的公司治理就要比那些还没有了解的要好很多,这是我想讲的第一条。

  但是他虽然比没有改制过的国有的文化传媒企业要好,但是它相比我们其他行业的国有的企业,比方说宝钢,比方说中国建设银行等等这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包括相对国外来说,他还是有差距,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这么多年以来,是一个事业机制运作,然后改制以后才变成股份公司才上市的。我一直在说,我说我进去做传媒企业改制这么多年,我刚进去的时候,比如说02年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这个市场化的水平,或者说经营管理水平就很像我们九十年代初刚在上交所上市的那些国有企业的水平差不多,就是他至少落后了十几年。

  所以那么他基础就比人家晚了十年,一定是公司治理上,那些市场化水平上,前瞻性上他一定是比国内的其他行业差,因为那些行业市场化的竞争比这个国有传媒企业早。相比国外的传媒企业来说公司治理也差一些。但是我很欣喜地看到,随着现在这些传媒企业上市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宣传部门、交易所、证监会一视同仁的,他不会说因为你是传媒企业,所以你的治理结构就可以比别人松,他不会的,你必须是同样的。

  所以在这个上交所出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里面,很明确地规定了很多条条款。无论是从公司的决策体系到财务体系到人事体系,等等体系都是行业上没有区分的,只有对一些国家机密的比方说军工行业,在信息披露上有一些松动的地方。我觉得,虽然说现在还有差距,但是我自己认为过了一两年以后,这种不同行业的企业的差距,公司治理上会越来越少谢谢。

前一篇:金川首涉资本市场 境外板块香港借壳上市
后一篇:湘企赴港上市应首选买壳
    我要提问
问题类别:
问题描述:
您的姓名: 先生  女士      
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任意填写一项即可,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            
Submit Reset
网站首页  |  企业上市  |  文书服务  |  律师服务  |  会计服务  |  公司注册  |  商标申请  |  投资移民  |  资产管理  |  资讯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仁港永胜(深圳)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网站地图, Google网站地图, 雅虎网站地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卓越世纪中心1号楼1106室 电 话:0755-83951258 / 25327299 手机:15920002080唐生

企业上市策划 海外上市策划 境外上市策划 香港上市策划 新加坡上市策划 加拿大上市策划  中国上市策划 美国上市策划 公司上市策划 海外上市流程 香港律师公证 银行牌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