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上市,借壳上市]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 百度地图 | GOOGLE地图
资料搜索

专注于:企业IPO上市,借壳上市,造壳上市及境外借壳上市,[加拿大借壳上市,半年即可获取股票代码]。仁港永胜提供企业上市全程操作、上市条件流程、如何借壳上市等问题的讲解。
   咨询电话:0755-83951258/25327299 手机:15920002080 唐生


 
企业上市
获取最新上市资讯
Submit
注册问答:
问题类别:
问题描述:
您的姓名:
先生  女士 
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任意填写一项即可,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Submit Reset
全球股市
汇市走势
 
新加坡上市策划
资料搜索:
首页 企业上市 > 新加坡上市策划 >
新加坡证券市场及中国企业新加坡上市现状分析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上市门槛逐步抬高,同时香港股市国内公司上市普遍表现一般,使得目前的新加坡上市正成为国内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选择。截止2003年9月29日,已有27家中国企业在新成功上市,其中2003年度上市的国内公司有8家。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综合估计,预计2003年度,将有多达40家中国公司计划申请来新公开挂牌售股,中国公司新加坡上市已经出现热潮。

一、新加坡证券市场简介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73年6月14日,经过多年发展,新加坡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亚洲主要的证券市场。同亚洲其他的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五大特色:

1、制造业公司所占比例大。截止2003年8月31日,共有534家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达到了202家,占所有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38%,同亚洲其他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对制造业公司更为青睐。

2、外国企业比重高,国际化程度高。新加坡证券市场是一个更为开放和国际化的市场。下表为亚洲主要交易所外国公司比例表:
证券市场外国公司数总上市公司数外国公司百分比
新加坡交易所 112(含中国27家) 534 21%
香港交易所(包括中国企业) 164 1011 16.2%
香港交易所(不包括中国企业) 10 867 1.1%
东京交易所 33 2137 1.5%

3、证券相对流通性(交易值与市值之比)大。同亚洲的香港、东京交易所相比,新加坡交易所规模较小,但股票却有更佳的流动性,特别是具有中资企业背景的股票流动性更佳,上市挂牌中国公司的换手率普遍高于其他企业,具有“中国效应”。

4、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拥有众多的投资专家、基金经理,以及各类专业投资分析员,市场相对有效成熟;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网站2002年公布的数据,新加坡国内的基金总额达到了3440亿新元,国内外的基金经理达到了695名。

5、有成熟和活跃的二级市场供增发融资。新加坡证券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在信息披露完全的条件下,已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相对容易。这对于国内一些快速成长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及立志于产业整合的公司而言,更有吸引力。

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基本条件
相对于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门槛相对低。新加坡交易所分主板市场及自动报价板市场,其上市标准如下:

1、主板标准。新加坡主板上市有三个标准,企业仅需符合任何一个标准即可,具体如下表:
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
税前利润过去三年总和750万新元且每年至少100万新元过去一或二年总和1000万新元无
市值无无上市时8000万新元(以上市时发行价计算)
营业记录三年无无
股权分布 25%股份由至少1000名股东持有(如果市值超过新币3亿元,可酌减至最低12%)

2、自动报价板市场(SESDAQ)标准。SESDAQ成立于1987年。SESDAQ设立目标是为让新兴的有潜力的公司上市融资,因此企业在自动报价板市场上市的标准很低,除规定“15%的股份或50万股股票由至少500名股东持有”外,对于税前利润、资本额大小、营业记录等均无具体要求,但在新加坡交易所自动报价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必须注意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三、中国企业在新上市公司现状
中国企业在新上市公司概况如下表(截止2003年9月29日):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当前价格 IPO价格上市日期
中远投资 Cosco(买壳上市) 0.52 - 1994-2-9
蛇口招商港务 CMS Port 5.8 1 1995-7-24
中国招商亚太 CMPacific (买壳上市) 0.44 - 1995-7-24
亚西亚陶瓷 ASA Ceramics 0.305 0.2 1995-11-21
上海联合水泥 Shanghai AC 0.51(HKD) 0.25(HKD)1996-1-19
广州越秀 GZI 0.12(HKD) 0.1(HKD)1996-10-28
天津中新药业 TianJin 0.44(USD) 0.68(USD) 1997-7-27
润讯通信 China Motion 0.15 - 1997-10-17
龙置地 Dragon Land 0.065(USD) - 1998-2-12
鹰牌控股 Eagle Brand 0.135 0.318 1999-2-8
亚洲电力 Asia Power 0.18 0.26 1999-9-11
亚洲创建 Asia Dekor 0.04 0.15 1999-11-15
中翔路桥 China Toll 0.065 0.23 1999-11-26
百嘉力 Pakara Tech 0.11 0.28 2000-6-30
电子科技软件 Cytech 0.115 0.34 2000-8-17
大众食品 People's Food 0.935 0.45 2001-3-14
联合食品 United Food 0.585 0.315 2001-3-26
源光亚明 JK Yaming 0.4 0.25 2001-8-8
中航油 China Aviation Oil 0.82 0.467 2001-12-6
鸿国国际 Hongguo 0.325 0.2 2003-6-5
新浦化学 Sinpu 0.795 0.42 2003-6-8
新达科技集团 Sinomem 0.8 0.44 2003-6-18
翔峰控股 Full Apex 0.785 0.43 2003-6-20
建光电子 Radiance 0.335 0.21 2003-6-26
迪森股份 Devotion 0.44 0.26 2003-8-1
华夏科技 CHT 0.755 0.46 2003-9-24
中国食品 China Food 0.525 0.22 2003-9-25
从上表看,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证券市场获得了普遍的认可。扣除部分因为买壳上市等原因无法查询到其确切IPO价格外,国内企业在新加坡证券市场表现优越,相对IPO价格,平均涨幅达到了53%。特别是2003年度上市的中国企业,上市后的股票比IPO价格有了大幅的提升,平均升幅达到了80.9%,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新加坡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发行股票的高度认可,中国企业目前赴新上市融资正当其时。

四、中国企业新加坡上市融资主要方式
中国企业新加坡上市根据上市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前,主要是国内大型国有企业,一般以S股模式实现上市。从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新加坡上市经历了一年多的空白期后,在2003年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从2003年度开始,中国企业赴新上市又形成了热潮,不过本次的热潮主角则转变为含多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而上市方式从也出现多元化特征,国内企业赴新上市方式有了更多选择。根据现有的业务经验,中国企业有意赴新上市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大S股模式”直接主板上市
中国证监会对内地公司赴海外上市批准主要分两类。一类注册于内地、海外上市的公司,如在香港上市的H股、新加坡上市的S股、美国纽约上市的N股等。对于这一类由于公司注册地仍在内地,实质上是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资股部分在海外上市,而且上市集资仍需返回大陆,所以中国证监会的政策指引是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鼓励政策。
2002年前采用“大S股模式”直接主板上市是国内企业赴新上市的主要方式。采用此方式上市的典型首推“中新药业”。1997年,“中新药业”在新加坡成功发行了1亿股S股,每股发行价格0.68美元,筹集资金近6800万美元。
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成本较低,一般在600万-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约占上市融资额的5~8%左右。但采用此方式上市融资上市门槛相对比较高,企业除了需符合新加坡主板上市标准外,国内企业还必须遵循中国证监会1999年颁布的《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条件,即:“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的规定,“大S股模式”比较适合国有大中型企业赴新上市融资。
2、通过“红筹模式”实现上市
“红筹模式”是指境内公司将境内资产以换股等形式转移至在境外注册的公司,通过境外公司来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然后以境外注册的公司名义上市。
2001年,山东民营企业——江泉公司(“联合食品”)和金锣公司(“大众食品”)及最近上市的“中国食品工业”、“华夏胶带”等均以红筹方式在新加坡上市。此方式上市比较适合于中小民营企业或通过MBO或职工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4月发布通知,宣布取消“无异议函”,大大促进了国内企业采用“红筹模式”海外上市的进程。采用“红筹模式”赴新上市融资是今年国内企业新加坡上市的主要模式。
3、通过买壳实现间接上市
由于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特点,投资者以长期投资基金为主,当地居民为主的中小投资者投资倾向保守,上市炒作一般不活跃。因此,在新加坡市场买壳的主要目的是以控制上市公司及其资源的战略投资为主。“中远投资”、“招商亚太”等公司就以买壳方式上市。
新加坡市场的上市公司“壳”价值也较其他市场要低,一般与直接IPO的成本差不多。因此通过买壳实现企业在新上市也是一个比较适宜的选择。
4、异地二次上市
异地二次上市形式多样,如S股、红筹股公司在内地A股增发等。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可以利用其与香港市场的对接性,将新加坡证券市场作为香港二次上市的跳板,如“越秀投资”、“大众食品”首先在新加坡上市,然后通过介绍形式赴香港上市,或者待国内条件成熟后,回归国内发行A股,如中新药业。

五、中国企业赴新上市的创新模式——“小S/A模式”
9月22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抬高了发行A股的门槛,限制了企业首次融资的金额。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通道费的收取加重了企业国内上市成本,中小企业在通道制下得不到券商优先推荐,也导致国内部分已经做好改制辅导的企业上市日期遥遥无期。“小S/A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帮助这些企业率先实现上市融资的目标,“小S/A模式”综合了以上四种上市方式的优点,是这些企业上市方式的最佳选择。
“小S/A模式”具体指的是完成股份制改造、准备在国内A股上市的中国企业先在新加坡自动报价板(小S股)直接上市融资,再以增发A股的方式,实现在中国国内上市融资,也可称之为“一股两市,曲线回归”。该模式已有类似的案例,主要是大H股和大S股回归发行A股,H股如海螺水泥、中海发展、江西铜业、深高速、华能国际、中国石化、广州药业等,S股如天津药业。
对于国内苦苦等待上市的中小股份公司,“小S/A模式”在目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1、无需苦苦排队等待。国内证券市场的现状使得国内企业拟上市的首发日期变的遥遥无期。而在新加坡上市,由于公司已经完成股改,可以即刻进入境外上市申报程序,大大节约时间。
2、提高融资量。一股两市,境外上市增加企业股本规模(净资产),回归增发A股,可以提高融资量。
3、降低上市费用。由于已经完成股改和进入辅导,企业架构、财务、业务等比较规范和清楚,境外上市中介机构工作量大大减少,相应上市费用降低。
4、利于回归国内首发A股。先上市先拿到部分资金,发展壮大产业,增强竞争力。同时在新加坡上市将规范公司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在回归国内发行A股时,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5、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采用此模式具有境外上市和境内上市的双重意义,将大大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更快发展。
新加坡证券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国际化程度高,上市门槛及费用相对比较低,目前新加坡证券市场对中国企业赴新上市普遍持欢迎态度。因此国内一些已经做好改制工作的合格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小S/A模式,通过详细的规划,利用新加坡证券市场的自动报价板上市实现首次融资,待国内市场条件成熟时,再回归国内发行A股,从而最终实现两地上市的目标。
前一篇: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介绍
后一篇:在新加坡上市
    我要提问
问题类别:
问题描述:
您的姓名: 先生  女士      
您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任意填写一项即可,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            
Submit Reset
网站首页  |  企业上市  |  文书服务  |  律师服务  |  会计服务  |  公司注册  |  商标申请  |  投资移民  |  资产管理  |  资讯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仁港永胜(深圳)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网站地图, Google网站地图, 雅虎网站地图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卓越世纪中心1号楼1106室 电 话:0755-83951258 / 25327299 手机:15920002080唐生

企业上市策划 海外上市策划 境外上市策划 香港上市策划 新加坡上市策划 加拿大上市策划  中国上市策划 美国上市策划 公司上市策划 海外上市流程 香港律师公证 银行牌照办理